- Actor层次结构
Actor层次结构
Riker中的Actor形成一个层次结构,每个actor都可以通过路径寻址。 actor
在层次结构中的位置由其父级的位置决定。 让我们看一下actorsystem
启动后的actor层次结构:
my-app
└─ user
└─ system
└─ logger
└─ event_stream
└─ dead_letters
└─ event_store
└─ default_stream
└─ io_manager
└─ tcp
└─ dl_logger
└─ temp
我们可以看到,如果没有开始任何 actor
,我们已经有很多 actor
在跑。 在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是我们的应用程序根,它具有在system
启动时提供的名称:ActorSystem :: new(“my-app”)。
然后是三个根 actor
,user
,system
和temp
actor
。 也许最重要的是user
,因为作为应用程序的一部分创建的大多数 actor
都是在这个分支中创建的。
如果我们使用system.actor_of(props,“my-actor”)
启动一个actor
,我们可以在user
下看到它添加:
my-app
└─ user
└─ my-actor <-- our new actor is added
└─ system
└─ logger
└─ event_stream
└─ dead_letters
└─ event_store
└─ default_stream
└─ io_manager
└─ tcp
└─ dl_logger
└─ temp
在这种情况下,新创建的my-actor
有一个/ user / my-actor
路径。 由于它是在ActorSystem
上使用actor_of
启动的,因此它被认为是顶级actor
。
让我们看看当另一个actor启动时层次结构如何变化,这次是使用Context.actor_of
从/ user / my-actor
的receive
方法中。
impl Actor for MyActor {
type Msg = String;
fn receive(&mut self,
ctx: &Context<Self::Msg>,
msg: Self::Msg,
sender: ActorRef<Self::Msg>) {
ctx.actor_of(MyActor::props(), "my-child").unwrap();
}
}
这里MyActor将启动另一个actor,它也是MyActor的一个实例。
my-app
└─ user
└─ my-actor
└─ my-child <-- our new actor is added
└─ system
└─ logger
└─ event_stream
└─ dead_letters
└─ event_store
└─ default_stream
└─ io_manager
└─ tcp
└─ dl_logger
└─ temp
由于新 actor
是使用my-actor
的上下文开始的,因此它会作为my-actor
的子节点添加到层次结构中。 我子Actor
的路径变为/ user / my-actor / my-child
。
让我们继续下一节,在构建弹性应用程序时,明确了 actor
层次结构实现监督的重要性。